“两个稳定”势头延续 “新增长极”作用更强
——2023年宁德市经济运行“面面观”
2月2日,市统计局召开2023年宁德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通报会。记者从会上获悉,去年我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、亮点频现,多项指标位居“全省首位”、实现“首次突破”,经济“年报”成色十足。
“好”的态势持续呈现
“去年,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困难挑战,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、省政府工作部署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经济运行延续了‘两个稳定’的良好势头,更加积极发挥在全省经济中的‘新增长极’作用。”会上,市统计局总统计师沈丽琴对2023年我市经济运行情况作了总结。
根据初步核算,202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807.33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8.6%,增幅连续五年居全省首位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401.13亿元,增长3.9%;第二产业增加值2136.12亿元,增长11.8%;第三产业增加值1270.08亿元,增长4.6%。
相比年初预期,多项主要指标增幅圆满完成。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年初目标0.1个百分点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增17.1%,增幅高于年初目标1.6个百分点;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32.6%,增幅高于年初目标24.6个百分点;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.3%,增幅高于年初目标19.3个百分点;进出口总额增长16.2%,增幅高于年初目标2.2个百分点;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20%,增幅高于年初目标6个百分点。
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,居民收入稳步增加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39元,同比增长4.4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19元,同比增长7.4%。
“稳”的基础持续巩固
观察经济“年报”,既要看宏观指标,也要观察各行业的微观指标。去年,我市农业、服务业、消费市场、金融信贷表现均可圈可点,有力巩固了宁德经济稳的基础。
具体来看,农业生产平稳增长。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8.28亿元,同比增长4%。其中,渔业产值355.32亿元,增长4.3%;粮食总产量达48.11万吨,基本与上年持平;茶叶产量13.43万吨,增长5.9%;食用菌(干鲜混合)产量22.27万吨,增长2%;水产品产量111.65万吨,增长4.1%;猪肉产量10.38万吨,增长12.4%;水果产量61.29万吨,增长3.9%。
服务业增幅保持稳定。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270.08亿元,增长4.6%。其中,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4.7%,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6.9%,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5.7%,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4.9%。规上服务业较快增长。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09.64亿元,同比增长8.7%。
消费市场总体平稳。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4.58亿元,增长2.5%。其中,限额以上住宿业、餐饮业零售额分别增长19%、8.4%。限上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实现41.74亿元,增长4.8%,高于限额以上零售额9.8个百分点,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速1.2个百分点。
金融信贷有力支持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4000亿元大关。截至去年12月末,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311.38亿元,增长17.3%。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097.95亿元,增长20%。其中,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增速超30%,涉农贷款增速达17.4%。
“新”的动能持续发力
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。我市着力稳预期、保主体,上项目、扩投资,充分发挥工业在稳住经济大盘中的“压舱石”作用,为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奠定基础。
去年,全市工业增加值1942.99亿元,比上年增长14.9%,拉动全市经济增长7.4个百分点,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6.1%。其中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.1%,增幅连续六年居全省首位。
锂电新能源、新能源汽车、不锈钢新材料、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仍然是驱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。去年,四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5800亿元大关,增加值同比增长21.8%,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105%。
通过抓龙头、铸链条、建集群,工业经济持续做优做强。去年,我市产值超亿元企业达273家,增加值增长19.2%;产值超十亿元、百亿元的企业分别达到41家和16家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.2%,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61.1%。
出口是拉动经济的“三驾马车”之一。去年,全市进出口总值1500.2亿元,增长16.2%,增幅居全省首位。其中,出口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,达1100.2亿元,增长10.6%,增幅居全省首位;进口总值400亿元,增长34.9%,增幅居全省首位。同时,“新三样”等新增长点进一步培育壮大,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整车出口实现了“从零到万”的突破,锂离子蓄电池产品出口明显增长。(闽东日报记者 龚键荣)